close

  安妮
  第一次見孔老師,是在上海師範大學西部的小禮堂里。那天,是孔子誕辰日,我的導師翁敏華請她來作為孔子家族第七十五代傳人,現身說法。初見,便驚訝於如此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,一身大紅衣裙,微鬈的頭髮,優雅的言談舉止,主席臺上,未語先笑,頓時折服了我等青澀小女子。聽導師介紹,孔老師的父親是著名現代文學家孔另境先生,姑父是茅盾台灣褐藻醣膠先生,孔老師自己也是一個作家,著作不少云云。於是開始仰慕,心下也恍然,原來有如此顯赫的文學家世,難怪能熏染出那份獨特的氣質。
  第二次見孔老師,是在《交際與口才》雜誌社。記得很清楚,6月25日,我的生日。為了畢業實習的事情,來找孔老師商談。孔老師的鬈髮剪了,短短的頭髮,穿一件咖啡色的短袖,一條黑裙子。吸引我的,是她頸間的一根項鏈,只是簡單地用一根黑色繩子穿著一塊咖啡色的木頭弔墜,卻很別緻。孔老師很熱情,全然沒有知名作家的矜持,聽她聊起房屋貸款她在美國的女兒,以及女兒的美國男朋友,孔老師的幽默話語常讓我開懷大笑。那時,就開始喜歡上了這個性情開朗的女人。
  後來,慢慢地和孔老師熟了,才知道,孔老師,有著做大家閨秀的命,卻沒有那個福氣。適逢“文革”初期,幾個姐姐到外地插隊落戶,她小小年紀便要當家,買菜,燒飯,洗衣,還要上學。每個月買米,十幾斤一袋,扛在肩上,咬著牙,一點一點挪回家。一分一釐地計竹北買房子較菜錢,只為到了月底的時候,爹爹能有好小菜吃。聽著就讓人心酸,從此對孔老師每天如唱山歌般在耳邊嘮叨的“細水長流”多了一份柔軟的情愫。
  總是奇怪孔老師為什麼能把一件再普通不過的衣服穿得有滋有味,每次都能讓人眼前一亮。或唐裝、或風衣、或長裙,各有各的味道。問問價錢,讓人目瞪口獃,因為便宜。就像她燒菜,平平淡淡室內裝潢的家常小菜在她手裡生鮮鮮地變成了藝術,一塊豆腐,一把青菜,撒幾粒鮮貝,慢火熬出上海西區的風情。
  孔老師的《孔娘子廚房》,將生活中的點滴感受結合孔氏菜譜,讀來清新活潑。想,原來燒菜這麼簡單,玩兒似的。家裡曾經有一本著名大廚寫的菜譜,每次一看書上詳細介紹鹽幾克、料酒幾勺如化學實驗般的複雜程序,進廚房的勇氣頓時全無。不過有幾次照著孔氏菜譜燒菜,不是火候差,就是顏色不對燒烤,總沒有孔老師的書上那般色香味俱全。幾次失敗,悟出一個道理,《孔娘子廚房》的聰明就在於不教讀者做化學實驗,而是給讀者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,至於菜燒得好壞與否全在於個人的實踐與經驗,與本娘子無關。
  因為與孔老師面對面辦公,常近水樓臺地向她請教一些廚房問題,在她的博客上偷偷瞄幾眼小菜的照片,僅此而已,從來沒有奢望過能吃到孔老師燒的菜。
  咦,機會來了,雜誌社到浙西大峽谷採風,傍晚時分,在一家山民開的小飯店里吃飯,孔老師看著他們送上來的菜就開始急,“菜哪能好燒成迭個樣子?”
  孔老師脫了外衣,衝進廚房,一陣刀斧,揮鏟上陣,不一會,端上了一鍋鯽魚蘿蔔絲湯。湯乳白、味鮮美,門外寒意漸濃,一碗滾燙的湯,吃得人渾身舒坦,這才見識了什麼叫孔娘子菜,哈,原來就是小時候阿娘燒的菜嘛,融合了家的感覺,弄堂的氣息,和老房子的味道。慢慢地喝湯,感覺好像有一滴水,不小心掉進了湯里。
  十日談
  女性風采
  看曹雷演話劇,請看明日本欄。
  (原標題:孔娘子明珠姐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j43mjfnq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